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吴一龙:中国肺癌免疫治疗起步晚、发展快,在国际上仍处于追赶位置
发布时间:2018/9/12 10:35:43 作者:细胞客 浏览:

9月7日,国家癌症中心第三届肿瘤精准诊疗论坛暨北京第七届中美国际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肿瘤学教授吴一龙在“中外大家看肺癌精准诊治论坛”上作《我国肺癌免疫治疗现状、机遇及挑战》主旨发言,并接受中国科技网专访。

图为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广东省人民医院(GGH)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在国家癌症中心第三届肿瘤精准诊疗论坛暨北京第七届中美国际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上发言。中国科技网 夏青 摄

今年6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批准国内首个PD-1抑制剂Nivolumab的上市申请,基于一项名为CheckMate-078的关键、随机III期临床研究。作为CheckMate-078的首要研究者,您如何看待被称为“开启了中国肺癌免疫肿瘤治疗时代”的Nivolumab上市?

吴一龙:8月18日,Nivolumab首日上市便获得5000万的销售量,可以说是呼应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此项药物获批基于我们2015至2018年完成的CheckMate-078临床研究。这是中国第一个Checkpoint抑制剂,我们创新性地把EGFR突变和ALK融合的病人排除在外,因为之前隐约发现这类病人的免疫治疗效果不佳;也前瞻性地把PD-L1作为分层因素,使之更符合东亚人群的特点;并把TTF(甲状腺转录因子)作为指标,大致比较了其对中国鳞癌病人的疗效——维持时间12.3个月,超过国际上类似研究CheckMate-017的数据9.2个月。不管从总生存率、有效率还是毒性来看,Nivolumab都超越了现有的标准治疗。

Nivolumab获批上市有很大意义:CheckMate-078是第一个来自亚洲(东亚)地区的check-point抑制剂临床试验,此之前的所有试验都来自欧美;首次显示肺鳞癌二线治疗中位OS(总生存期)超过1年;并且,肺癌二线Chem-free治疗成为可能;也成为二线治疗新的标杆。

中国肺癌免疫治疗启动于2015年,虽然起步晚,但研究速度和发展很快。您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肺癌免疫治疗大致处在什么位置?全球免疫治疗发展形势如何?

吴一龙:中国肺癌免疫治疗处在追赶的位置。我国的第一个肺癌的临床试验开始于2015年;而全球的第一个肺癌的临床试验10年前就开始了。我国现在仅报道了一项临床试验结果;全球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经非常之多。我国现在只报道了在二线的治疗,但实际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不再集中在二线,已经到了一线,还包括早期、中期、晚期等。从这些角度来看,我国落后不少,与欧美的差距挺大。不过,我国现在有多种国际上未见过的药品正进入临床阶段,虽然在科技创新性上可能赶不上欧美,但如此多的药品如能获批上市,对降低药价是大有帮助的。

免疫治疗在全球发展很快,一是免疫治疗快速向晚期肺癌一线推进。2012年至2015年,FDA基于CheckMate-017、057的研究批准了两种药的上市。而2016年,FDA基于Pembro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批准了一线治疗。从二线到一线,仅仅用了四年时间,速度非常快。二是联合治疗模式层出不穷。三是从早期、局部晚期到晚期的全线覆盖。四是新学说和转化推陈出新。这里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比如小细胞肺癌Checkmate-032研究,用单药还是双药解决?能不能跟靶向治疗联合?还有一些新东西的提出,比如辅助免疫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等。研究者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肿瘤细胞,放宽至免疫细胞、纤维细胞等。

注:与我国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免疫肿瘤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在一些瘤种的治疗上已显示出长期生存获益的特点,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免疫治疗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评为2015年癌症研究领域的最大进展。

图为吴一龙教授接受中国科技网记者专访。中国科技网 夏青 摄

据了解,有的肺癌患者人群适合免疫治疗,有的人群适合靶向治疗,而这两种人群还有重合。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准治疗?分类的精准度如何?在临床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

吴一龙:精准医学的精髓就在于疾病的分类,这也是肺癌治疗的总策略。现在,分类可以做到非常精准——我们提出要把肺癌患者分为两大类,一类占一半左右的所谓驱动基因阳性的病人,适合靶向治疗;另外一半患者没有驱动基因,治疗策略便是免疫治疗为主。这两种治疗策略也有交叉融合的地方,比如在靶向治疗里,存在有免疫相关指标;在免疫治疗里,可以探索靶点、特殊基因等。还要考虑耐药问题。

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这一临床问题,我们现在用的只是测量蛋白质PD-L1,或者突变高不高,这些单一的指标不能说是十分理想。预计未来会发展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的指标,改单一的肿瘤标记物为联合各种数据进行多维的、综合的分析。针对这一点,已产生出不少学说,各有一定道理,但从学说转化供临床之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中国是肺癌大国。中国所存在的大量肿瘤患者,是否具有与其他国家肺癌患者不同的特点?

吴一龙:肺癌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各界共同的目标。我们现在了解到,中国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和欧美不一样。我们突变的人群约占30%,而欧美不到10%——这是非常大的区别,中国以后的临床研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因为照搬欧美研究结果到中国,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您常提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请问在医学上,尤其是临床上,您怎么理解人文精神,或者说有什么感触?

吴一龙: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理解的所谓临床,就是走到床边去,就是指必须和患者接触。这种接触会涉及很多方面的人文精神的东西。我的感触是,人文精神不用刻意去提,而应该融合在我们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之中,融合在每一天、每一项工作日程之中,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切实以患者的利益为重。让其他东西都为患者的利益让步,就是我们临床上最精髓的人文精神。